找到相关内容88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是佛说论

    礼乐文章,说性恶;孟子重性与天道,说性善。可以说各有所偏,但都不妨是儒学。难道儒学或,一定要孔子说过的吗?佛法表现于佛陀的三业中,也表现于佛弟子的流行中,佛法决不即是佛说。  这点,过去的佛弟子,...知:伟大的思想,复杂的事件,是和合为一而又内有种种差别相的。如偏狭的见到一端,就是能深入其微,也不能看为完整的、正确的。或者,在当时是少分人的了解,未能成为众所周知的时代佛教。这如菩萨而成佛,释尊是...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454805.html
  • 禅门居士庞蕴及其文学研究

    》,《禅宗集成》第十五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68年12月初版。  元郑庭玉杂剧《布袋和尚忍字记》,《全元杂剧》初编六,台北:世界书局,1985年3月。  元诗撰《地藏王证东窗事犯》,郑骞校订《...居士的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两百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

    李皇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4961528.html
  • 康有为的宗教信仰与变法运动

    120-124  王钧林,《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4期,1996.11,页100-107  王钧林,《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与》,《文史哲》,1997年第1期,1997.1,页...康有为的宗教信仰与变法运动   作者:陈广芬 转自:中国台湾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语文系研究所,2002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文章...

    陈广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061630.html
  • 探讨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

    人生作出了独到的哲学观照,都洋溢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和韵味。的核心是人,最大贡献是把中国思想界的着眼点“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开了中国人文、人本思想的先河,此后中国思想之河便沿着这一渊源流淌着。而...根本,宇宙万物之根本;作为独特的人,辨证着人生之方方面面,解释了许多哲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矛盾/斗争/相互对立/相互融合/世间法/出世法/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法/微观事物辩证/论证方法/...

    高荣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30562853.html
  •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如果过分夸大这种转变,甚至认为孑孔已经抛弃或打倒“天”,已经完全没有天命观念和宗教色彩,而是一种纯粹的人生哲学,那显然是违背历史实际的,也不符合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们知道,与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整个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都是在探讨“天”、“人”关系问题,都是在“天人合一”这个基本框架内谈道德、做文章——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大、最基本的思维模式——请看事实:  孔子的...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1667835.html
  • 宗教是永恒的

    传统文化的大道上来,他说:“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即以国粹论,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入光辉,既孔亦以...阶段。”而宗教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不仅试图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而且试图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句话,宗教产生于人性发展的需要。宗教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宗教也是人。  当代人类生产和科技水平能满足人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0170382.html
  •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

    《五经》也多据《四书》的义理,在科举功令的推动下,学子们几乎对《五经》束书不观。与经学有关的经世之,大至礼乐教化,小至食货水火,都成“绝学”、“孤”,而乏人问津了。换言之,思孟一系独擅胜场。 ...而儒佛会通,终于归宿到心性之而与思孟一系的心性儒学契合交流。天台和华严的判教思想无疑的就是一部中国佛教史的缩影,圆顿之教无疑的就是中国佛教的终极归宿。比较言之,两宋理学(或宋明理学)的历史进程,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4270738.html
  • 佛学与儒学

    ,是的一贯之“道”。纳入到柳宗元的理路,本静、性善即“始以性善”,而积善、成人则是“终以性善”。这既是儒家性善论的基本宗旨,在柳宗元也是佛教“诚有不可斥者”的精华所在。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而不知韫玉”(同上)确实点出了以韩愈为代表的部分儒家学者在反佛问题上存在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事实上,韩愈既无法解释佛教“弃其父子,绝其夫妇”“然而民皆相率而归焉者”(欧阳修:《本论下》,《宋元...

    向世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983171.html